为纪念甲午海战130周年,话剧《邓世昌》于4月27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新华访谈专访话剧《邓世昌》的主演王雷,分享创作幕后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推出诸多政策支持和激励文化创作,这也为青年戏剧创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促进戏剧艺术的多元和创新发展。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不仅在物质资源上为年轻创作者提供了支持,更在精神层面和文化氛围上给予了他们鼓舞,成为年轻创作者向往和聚集的地方。为方便青年戏剧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与使用扶持政策和资源,促进未来的职业发展,本文汇总近年来运作较为成功的孵化平台、扶持项目,以求为青年戏剧人在北京以低成本启动创作项目,找寻有利路径。
目前北京在创作扶持上的方式主要有:设立专...
话剧《春逝》。 话剧九人供图
话剧《庭前》这类的作品,充满思辨。
话剧《万火关》把戏曲服装作为主角。 高兴达 摄
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哈姆雷特》。 李春光 摄
中国戏剧界见证了无数年轻戏剧人的成长和崛起,他们有的从校园出发,开始戏剧创作和表演之路;有的则在不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后,最终选择投身于戏剧创作,他们为戏剧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推动了戏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推动年轻戏剧人才的培养,北京各大艺术院团、戏剧节以及民营机构近些年来先后做出很多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年5月,...
话剧《先生向北》剧照。宋宝珍供图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原创话剧《先生向北》以较为深刻的主题内涵、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简洁质朴的舞台呈现,较好地显示了话剧艺术的清新之气和儒雅之风,受到好评。
“先生向北”是一个饶有意味的剧名,它不仅点明了吉林大学的地理方位,而且象征着知识分子听党指挥、至诚报国、为国育才的人生选择。“向北”不仅是剧中人的地理性位移,更是心灵与文化的交融。
话剧《先生向北》讲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独角戏《于是之家书》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李春光 蔡园 摄
2013年1月24日清早,载有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遗体的灵车,从北京协和医院出发,在前往八宝山火化之前,先抵达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绕首都剧场一周,这是于是之最后一次“回到”他曾工作的地方。彼时刚刚进入剧院工作不久的闽宜,也站在送别的人群中,那是她人生中距离于是之最近的一次。
十年之中,送别场景时时浮现。在于是之逝世10周年之际,身为北京人艺场记的闽宜萌生了想要怀念并致敬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想法,并全情投入创作了独角...